從1937年11月底上海淪陷,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軍進入租界止,曆史上稱為「孤島」時期。那時期的上海租界,政治環境極其險惡,張善琨以古裝片《木蘭從軍》(1938)借古喻今,轟動一時,掀起了古裝片的熱潮,但很快就被大量粗制濫造的才子佳人民間故事古裝片所替代了。在孤島影壇的一片混沌中,費穆和民華公司主持人金信民、童振民,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去拍攝《孔夫子》,可說是眾醉獨醒,逆流而上。《孔夫子》是民華的創業作,影片沒有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戲劇性,倒處處透露出悲愴的情懷,作品中的孔子身處衰世,先後困於奸亂,絕糧陳蔡,弟子死難,家人凋零,落得孑然一身卻仍與世抗衡,節高氣傲。《孔夫子》絕不是一套討俏的電影,在華語電影大片橫行的今天,費穆在「史」與「劇」之間的思考、對電影美學方面的探索,尤其顯得難能可貴。《孔夫子》雖然攝於上海,卻原來跟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。1938年,金信民、演員張翼和導演費穆等都因走避戰難暫居香港而結緣,《孔夫子》的拍攝念頭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孕育出來的。大半個世紀後,竟又在香港發現了《孔夫子》的硝酸底片,彷佛冥冥中註定。中國 / 1940 / 黑白 / 35mm /國語(缺少部份聲本) / 中英文字幕 /87分鐘 /(另加9分鐘零碎片段)
... 详情扫码用手机观看
分享到朋友圈